【四川】閬中三廟鄉(xiāng):一條被遺忘的“紅軍路”(圖)

2015-05-20 瀏覽:1062次

時值“才了桑麻又插田”的“雙搶”大忙時節(jié),我們慕名前往閬中市三廟鄉(xiāng)羅漢山村探訪該村的“紅軍路”和“紅軍洞”,抑或由于剛剛下過一場夜雨的原因,眼前那條曾留下過紅軍先輩履痕,烙下過戰(zhàn)火硝煙記憶的“紅軍路”卻泥濘不堪,舉步維艱,把我們給攔住了。令人困惑的是,經歷了幾輪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四川省乃至全國的鄉(xiāng)村都基本已經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或石板路,最不濟的也修葺了妮結碎石路,“行路難”已經成為歷史,可是,在三廟鄉(xiāng)羅山村這塊仿佛被遺忘的紅土地上,卻突然顛覆了我們的印象。這條曾為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紅軍路”,卻舊貌難改。路上偶有兩三個背著麥捆或是挑著秧擔的老者蹚著稀泥經過,向他們打聽這條“紅軍路”為啥至今得不到改造的原委,老鄉(xiāng)們無不搖頭嘆息,說政府有錢也要用到面子上,誰還把這個全市最偏遠的小山村掛在心上?據了解,三廟鄉(xiāng)羅漢山村距市區(qū)遠達八九十公里,所以,這條曾為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當地人曾引為驕傲和自豪的“紅軍路”,如今卻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fā)展,成了群眾的“傷心路”,村民們一提及這條路,無不怨聲載道。

采訪中,我們對這條長約十二公里的“紅軍路”的前世今生有了詳盡的了解,我們深深感嘆,這條“紅軍路”曾經的輝煌,早已淹沒在當下的冷清、破敗中了。

 

 

同行的閬中黨史辦的同志告訴我們,三廟鄉(xiāng)羅山村曾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李先念戰(zhàn)斗過的地方,1933年,時任紅11師政委的李先念在羅漢山村羅漢洞設立臨時指揮部,指揮了著名的平頭寨攻堅戰(zhàn)。當時遇到盤距在平頭寨的國民黨四川邊防軍李家鈺的一個團和馬少卿的方民團、踞險頑抗,平頭寨座落在閬(中)、巴(中)、南(部)三縣交界的一座山梁上,寨成三角形,三面為絕壁深澗,易守難攻,是巴中通往閬中的必經之道,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為此李先念將攻打平頭寨攻堅戰(zhàn)的指揮部設在羅漢洞,紅246團線后兩次向平頭寨之敵發(fā)起強攻,均因敵處于有利地形而未能成功。于是李先念調整部署,抽調精干力量,組建敢死隊,于8月17日夜間,沿小路繞到平頭寨北寨門,出其不意用手榴彈和炸藥炸開寨門,在硝煙彌漫中,沖進去與守敵展開激烈的白刃戰(zhàn)、肉搏戰(zhàn),擊潰李家鈺一個團,殲滅馬少卿民團100多人,繳獲步槍200多支,為迎接中央紅軍北上抗日打開了一條通道。

在整過戰(zhàn)斗中,當地群眾踴躍支前,有的是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協助紅軍站崗放哨、籌備軍糧,送水送飯,幫助紅軍抬傷員,有三人在戰(zhàn)場上搶救紅軍傷員時被敵人的手榴彈炸死。平頭寨攻下來后,全村有三十多名青壯年男子報名參加了紅軍,其中有二十多人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叭辏t軍到,撥開烏云太陽笑,打倒地主分田地,窮苦人的好日子盼來了?!边@是三廟鄉(xiāng)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流傳至今的一首民歌。歌詞生動地訴說著八十年前紅軍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一個個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

 

 

對于這一段歷史,李先念一直念念不忘。在他擔任國家主席不久的1983年秋天,他通過中宣部派人專程從北京趕到三廟鄉(xiāng),給羅漢山村送去一部電影放映機、一部柴油發(fā)電機,1200米長抽水用的水管,以表達對老區(qū)人民的感激之情。2010年1月,羅漢洞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廟鄉(xiāng)政府刻碑紀念,把羅漢洞改名為“紅軍洞”,而村里人也習慣把紅軍洞下的那條土路稱之為“紅軍路”,當地村民介紹說,羅漢洞外至今還完好地保留著當年李先念拴過戰(zhàn)馬的“拴馬石”。

可是,新中國已經成立六十多年了,三廟鄉(xiāng)羅漢山村因為偏遠,交通一直是制約經濟發(fā)展的瓶頸。1976年,村里組織村民投勞、投錢對連接村外的通道—“紅軍路”進行了擴展,培護,那是當時三廟鄉(xiāng)修建的第一條鄉(xiāng)村土石道路,修建的時候全村動員熱火朝天,“要想富,先修路”,村民個個都是滿心歡喜,干勁十足。但是由于當時財力、人力有限,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轉眼間,四十多年過去了,“紅軍路”早已破損不堪,行路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村民。當地原本有種沙參、黃柏、的傳統優(yōu)勢,可是每當收獲時節(jié),客商一看到凹凸不平的進村道路,就望而卻步了。有村民表示說,誰能想辦法把這條路修好了,我們就把他當先人,可是,這“先人”始終沒有出現。據當地老人介紹,因為村里貧窮落后,沒有發(fā)展。但凡稍微年輕一點的村民紛紛外出務工走了,有的甚至連父母、孩子一并帶走,幾年十幾年再也不愿再回來了。我們進村入戶探訪,所見、所聞、所感,是村中人氣凋零,留守在村中的只有幾十名老人和小孩。村中空著的房子數不勝數,有的已經因為年久失修而坍塌。

 

 

“也許再過十年,等我們這幫老頭子都埋到黃土里的時候,村子也就消失了!”羅漢山村二組八十多歲的何國后老人兩眼含淚的說。老人的話,讓人心里一陣酸楚,曾經為革命作出過重大奉獻的革命老區(qū),人們的生活竟如此窘迫,令人唏噓感慨。老人說,幾十年來羅漢山村民做過種植,搞過養(yǎng)殖,但是沒有一項能夠成功,始終不能擺脫貧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條路,因為路面高低不一,坑坑洼洼,所以交通十分不便,車輛更是難以通過。特別是到了下雨天更是泥濘不堪,濕滑不已,村民種植的農產品無法運輸出去,曾經村里嘗試種植的川明參和山藥,由于交通不便,有的村民們只能自己背或者挑出去,導致產品滯銷,有的甚至拿來喂豬、喂牛,甚至爛掉。即使有商販進村來,在市場上走俏的沙參、山藥也只能是人參賣個蘿卜價,村民們種植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四十年來羅漢山村民沒有富裕起來,反而越來越貧困,越來越蕭條,越來越閉塞。據村內支部班子介紹,該村目前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遠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上圖為羅漢山村與和鶴峰鄉(xiāng)鄉(xiāng)村公路交界處

 

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留守山村的老人、小孩的生存也存在很多具體問題。諸如老人上了年紀,經常要看個病、吃點藥啥的,要走十幾里爛路愛能出村,孩子要上學讀書,也要走那么遠的爛路去村外,一個難字了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革命老區(qū)是新中國的搖籃,是社會主義大廈的基石。沒有革命老區(qū)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執(zhí)政地位,忘記老區(qū)就意味著忘本?!?953年,四川省老根據地建設委員會將閬中確定為全省首批19個老根據地縣之一,而三廟鄉(xiāng)羅漢山村則是閬中老區(qū)的一個代表,12公里的鄉(xiāng)村公路更是關系到革命老區(qū)羅漢山村人民的生計問題,他們已經因為這條路錯過了自改革開放以來近三十年的發(fā)展時機,如果不能打通這條命脈,那么貧窮與落后將會繼續(xù)困擾著革命老區(qū)人民。關注和關心革命老區(qū)的民生和發(fā)展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懷。

據了解,三廟鄉(xiāng)目前正在依托周邊交通環(huán)境探索新的發(fā)展道路,經過三廟鄉(xiāng)的省道S302正在改造升級成為國道G347,臨近的巴中市恩陽區(qū)正在建設機場,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羅漢山村剛好處于三角中心地帶。這對于這個革命老區(qū)來說無疑是福音,依托閬中古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紅色旅游線路,把羅漢洞與正在沖刺國家級保護單位的汪家樓綁定成為一條紅色革命教育旅游線路。在原有的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基礎上,把羅漢山村打造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主題的旅游和教育體驗基地。在新的環(huán)境下,或許這是這個嘗試了幾十年傳統行業(yè)沒有發(fā)展起來的革命老區(qū)人民的一個重要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