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題詞手稿等58件檔案將首次開放

2014-05-31 瀏覽:882次

乾隆年代的圣旨、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題詞的手稿、題寫了“清華園”三字的清代重臣那桐的日記……6月9日“國際檔案館日”當天,北京市檔案館將首次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特藏庫”,此前從未公開露面的58件絕密檔案原件將首次亮相。

進庫前先穿鞋套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來到位于檔案館二層的“特藏庫”,嘗鮮目睹了這些絕密檔案的真容。進入這間神秘的庫房之前,所有人都需要先存包,并穿上鞋套。所有的照相、攝像設(shè)備,包括手機都一律禁止帶入?!啊夭貛臁瘡膩聿粚ν忾_放,這里面都是最珍貴的檔案資料。我在檔案館上了這么多年班,今天還是第一次進去。”一位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

一進入“特藏庫”,淡淡的樟木香以及絲絲涼意便撲面而來。58件珍貴檔案整齊地擱置在樟木制作的展柜內(nèi)。雖然室外是40℃的高溫,但屋子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穿著長袖的白大褂。“這里的溫濕度常年恒定,一般人會覺得溫度偏低,這主要是為了保護紙質(zhì)檔案,溫度高了紙片會容易發(fā)黃?!惫ぷ魅藛T說。

九大類絕密檔案首次亮相

首次公之于世的58件珍貴檔案,共分為9大類。第一類為重大歷史事件檔案,包括孫中山奉安大典、五四運動、北平和平解放等珍貴檔案;第二類為年代久遠檔案,包括清乾隆年間的誥封等;第三類為珍貴老照片檔案;第四類為名人手跡檔案,包括《那桐日記》、《楊度日記》原件等;第五類為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檔案,包括剿撫澎臺機宜、京張路工撮影等;第六類為革命歷史檔案,包括解放前中共地下黨員作為黨費交納的白金戒指等實物檔案等;第七類為日本侵華檔案;第八類為北京城市規(guī)劃檔案;第九類為奧運檔案,包括北京市承辦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請書等。

參觀須提前預約公眾參觀名額100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護好這些珍貴檔案,“特藏庫”將采取提前預約的方式接受參觀。6月9日當天接受公眾和專業(yè)人員限額各100名,即日起觀眾可致電北京市檔案館進行預約。

此外,今年還將有一批檔案期滿解禁并向社會開放。按照檔案法的有關(guān)規(guī)定,檔案館保管的檔案,一般應(yīng)當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向社會開放。今年,市、區(qū)縣檔案館將首次面向社會統(tǒng)一開放一批檔案,包括市政協(xié)、市科協(xié)、北京同仁醫(yī)院等11個單位有關(guān)城市管理、醫(yī)療衛(wèi)生、參政議政等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檔案共18709件,這些檔案大部分形成于1978年至1985年。16個區(qū)縣檔案館共開放檔案42640卷件,大部分形成于1982年至1984年。文/本報記者趙婷婷

檔案揭秘

《京張路工撮影》見證中國鐵路發(fā)展史

《那桐日記》的主人那桐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赌峭┤沼洝菲鹩诠饩w十六年(1890年)止于民國十四年(1925年),共36年,約80萬字。系統(tǒng)完整地記錄了晚清及民國初年的政治、外交、軍事及官僚日常行為生活。

由于身處要職并處在一個特殊的變革時期,《那桐日記》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它系統(tǒng)完整,時間跨度大,歷經(jīng)了甲午戰(zhàn)爭、戊戌政變、八國聯(lián)軍入京、辛亥革命、溥儀退位等重要階段,對于研究清末民初的政治、外交、軍事,以及官僚機構(gòu)的運轉(zhuǎn)都具有重要價值。

遺憾的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4月23日至宣統(tǒng)元年(1909年)5月13日的第20冊日記在“文革”中不幸遺失。那桐不僅是滿清末期的重臣,而且還多才多藝,擅詩文,好金石書畫,猶以書法見長,現(xiàn)存于北京清華大學中的“清華園”、“清華學堂”匾額,就是那桐親筆題寫的。

《剿撫澎臺機宜》和《京張路工撮影》這兩份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其中,《剿撫澎臺機宜》是反映17世紀清政府收復臺灣的珍貴檔案文獻,由福建總督姚啟圣的幕僚宋淏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所著。后經(jīng)姚啟圣作序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成現(xiàn)稿。整個文本全部手書,是世間僅此一份的“孤本”。

該文獻內(nèi)容為姚啟圣和宋淏對臺灣鄭氏政權(quán)的剿撫政策和策略的建議,同時詳細記載了澎臺島嶼、山川、風物、城鎮(zhèn)、民俗的情況以及臺風的發(fā)生規(guī)律。清朝國史館在撰寫施瑯傳時,將平定臺灣的功勞全歸于施瑯,以至后人論及康熙年間平定臺灣,多只知施瑯而不知姚啟圣,對此,史學界歷來存在爭議,這份檔案正好為我們解開疑團,為深入客觀了解姚啟圣及清政府收復臺灣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京張路工撮影》主要記敘的是中國自主設(shè)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沿線各站點、主要路段實景以及通車典禮情況。為清末民初著名的攝影師譚錦棠拍攝,上海同生照相館制作,分為上下兩冊,共178張照片,對中國鐵路的發(fā)展史的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