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國旅】漫游敦煌:河西那片蒼涼神奇的土地

2013-05-08 瀏覽:1341次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東臨三危山,南靠祁連山,西接浩瀚的羅布泊,地貌多為戈壁、沙漠和山地,其中綠洲面積僅占敦煌地區(qū)的4.5%。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是古代中國與西域、中亞、歐洲交往的經(jīng)濟交通要道。

  立體的藝術——莫高窟

  提到敦煌,久負盛名的莫高窟幾乎無人不曉。莫高窟擁有的悠遠歷史和燦爛文明自不用多說,相信每一個到過敦煌的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莫高窟的神秘與神奇。所以我們第一站就直奔莫高窟。

漫游敦煌:河西那片蒼涼神奇的土地

莫高窟

  莫高窟始鑿于公元366年,從隋至元,歷代多有增建,是我國、也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是一個有1600余年歷史的曠世奇作。莫高窟全長1600米,現(xiàn)保存有從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個朝代的洞窟數(shù)492個,上下5層排列,彩塑2415尊,壁畫4.5萬余平方米。莫高窟依山面水,宕泉河水從窟前緩緩流過,窟內(nèi)種植了具有敦煌特色的掃把苗楊,滿眼青翠繁茂的楊樹與洞窟周圍的戈壁、沙漠行成強烈對比。

  入窟前,相機被統(tǒng)一寄存。雖然沒能留下影像,但沒有了相機的牽絆,反倒更能投入到莫高窟營造的歷史交錯的時空中。我們穿行在莫高窟各個洞窟中,洞窟內(nèi)壁畫從天而降,佛祖造型各具形態(tài),千年前的僧人們終其一生,將各種顏色的礦石和寶石磨碎繪畫,只為繪制出顏色奪目絢麗的壁畫。僧人們開山鑿地,新建9層樓只為保護那尊34.5米的佛像!在這里,可以聽一段扣人心弦的佛教故事,也可以了解虔心向佛的苦行僧們的高超技藝,可以靜靜體味一段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也可以抬頭仰望無與倫比的美麗飛天。

  五色之沙——鳴沙山

  敦煌除了莫高窟,鳴沙山也是不得不提的著名景點。小學課文里那篇《神奇的鳴沙山》,讓我們知道在茫茫大漠中存在那么神奇的一座沙山。他們說在晴朗干爽的風天,游人登山下滑時,沙隨足落下轟鳴作響,伴著月牙泉的潺潺流水,演奏沙漠中的音樂交響。鳴沙山的沙粒有紅、黃、綠、黑、白5種顏色,稱為“五色沙”。較為可惜的是,我們?nèi)Q沙山的前一晚下了一場雨,沙子表層干燥,但內(nèi)部卻較為潮濕,雖然沒有聽到沙漠中的音樂交響,但內(nèi)部潮濕的沙子卻讓我們爬沙山變得輕松起來。

  爬上鳴沙山的山頂,赤腳走在沙丘上,沙細且柔軟,太陽下山后,有種濕濕的涼意從腳底傳來。太陽漸漸西斜,喧鬧的鳴沙山漸漸變得平靜,山脊的線條在夕陽的映襯下更加柔美、明亮,沙山映發(fā)出一片柔和的金黃。身邊架滿了三腳架,耳邊快門聲不斷,大家都想在此刻留下這美麗的景色。太陽終究還是落到了地平線下,此刻滿天的余光把天空也染成了紅色,云朵飄浮在伸手可及的天邊,展現(xiàn)出無比瑰麗的紅色。

漫游敦煌:河西那片蒼涼神奇的土地

鳴沙山

  如果你有勇氣,可以在鳴沙山體驗滑沙的樂趣。從山上順著沙坡急速下滑時,流沙會像風吹起的窗簾一樣飛起,同時鳴沙聲也隨之傳來。在鳴沙山隨處可見“沙漠之洲”駱駝,駱駝極其溫順,就算是第一次騎你也不用擔心它像馬一樣不好馴服。第一頭駱駝常常由趕駱駝的人牽引,后面的駱駝排成一列長隊走在沙漠中井然有序。人們坐在駱駝的背上一起一伏,在金黃的沙漠里穿行,恍惚間仿佛濃縮成了當年絲綢之路駝隊的剪影,別有一種風情。

  鳴沙山的另一個神奇之處在于,沙山環(huán)抱中還有一抹終年不干的月牙泉,很難想象沙漠和清泉怎能相處得如此融洽。但月牙泉偏偏是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風吹沙不落,蔚為奇觀。泉水碧綠,襯著周圍金黃的沙丘,神奇。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