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國旅】神靈庇護下的東非圣地——坦桑尼亞

2013-03-26 瀏覽:1266次

坦桑尼亞的一半是桑給巴爾。一度活躍的奴隸貿易、優(yōu)質的異國香料、美麗的熱帶海灘和奢侈闊綽的生活—這個位于印度洋的群島,曾經因為這種種好事與壞事而聲名遠揚。這個無法無天的天堂直到1964年才收歸為坦桑尼亞的一部分,但這場姻緣仍然危機四伏,緊張的政治局勢曾使其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旅行目的地之一。而今天,一切都已平靜下來,在石頭城晨昏交替的朦朧光線里,在群島腹地那鮮花盛開的香料園里,在帶有濃郁的阿拉伯口音的斯瓦西里語中,桑給巴爾又開始自由自在的快樂日子。

一個唯美的坦桑尼亞黃昏

  像被篩子篩落的一片粉紅色云朵、成群的南方飛來的蝗蟲、一場冰冷的暴風雨……而越過了這些,才是“像整個世界那樣寬廣無垠,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的乞力馬扎羅山巔。這是海明威在他膾炙人口的小說《乞力馬扎羅的雪》中所描述的景象,書中的主人公在最后飛向了這座位于坦桑尼亞的非洲之巔,他一生中做過的所有美夢帶來的快樂,也沒有那一刻盛大。

  今天的旅行者或許并沒有那么龐大的野心,要在乞力馬扎羅找到人生真義,但坦桑尼亞帶來的快樂卻仍然一分不少。叢林的呼喚、遠山的陰影、曲徑通幽的阿拉伯式古城和仿佛能隨時走出四十大盜的房子。草原上,獅子以漫不經心的姿態(tài)巡視它的王國,象群甩動尾巴,走向落日下的河流,披掛鮮艷的馬賽人,在茫茫叢林里走,仿佛要走上一輩子。這里與你我的日常生活反差太大,就像阿拉丁撿到的那個油燈,擦一擦,“噌”地一聲,另一個天堂應聲浮現。

穿著民族服飾和耳飾的非洲小伙兒

  坦桑尼亞的一半是桑給巴爾。一度活躍的奴隸貿易、優(yōu)質的異國香料、美麗的熱帶海灘和奢侈闊綽的生活—這個位于印度洋的群島,曾經因為這種種好事與壞事而聲名遠揚。

  這個無法無天的天堂直到1964年才收歸為坦桑尼亞的一部分,但這場姻緣仍然危機四伏,緊張的政治局勢曾使其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旅行目的地之一。而今天,一切都已平靜下來,在石頭城晨昏交替的朦朧光線里,在群島腹地那鮮花盛開的香料園里,在帶有濃郁的阿拉伯口音的斯瓦西里語中,桑給巴爾又開始自由自在的快樂日子。

熱情的孩子們

  “Jambo!”(你好)這很有可能是你到桑給巴爾聽見的第一句話。熱情的非洲人從不吝惜他們的微笑,并且總是很樂意帶你在迷宮似的石頭城中逛逛。然而先別著急,在你和非洲兄弟互訴衷腸之前,有一些事實你最好了解。

精雕細刻的大門

  桑給巴爾早在500年前就被葡萄牙人所侵占。后來阿拉伯人推翻了葡萄牙殖民者的統治,19世紀中葉英國殖民者又侵入桑給巴爾,如此復雜的“身世”令這里充滿了混雜的色彩。在石頭城(桑給巴爾市區(qū)西部臨海一帶古老的石城區(qū)),可以見到融合了非洲、阿拉伯地區(qū)、印度和歐洲等地區(qū)的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筑,最典型的是那些用非洲紅木做的大門。大部分門不僅有裝飾性的門框和門楣,還有雕刻精美復雜的中心柱。門上布滿了銅釘或堅硬的尖頭木蔟,后面則有十字交叉的鐵條或木條。這樣的裝飾據說是受印度大陸的影響,用來防止戰(zhàn)象的入侵。而門上雕刻的蓮花、魚、鎖鏈和乳香等,則象征生殖能力、豐收、安全、財富等含義。精雕細刻的華麗圖案,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風格。

《一千零一夜》里提到的島嶼

  在桑給巴爾眾多島嶼中,最著名的要數溫古賈島。探險者、蘇丹人、奴隸販子、商人均把這里看做地理戰(zhàn)略要地,因為它是商船航行的必經之路。而他們的故事也早被寫進了《一千零一夜》。在溫古賈島的南端,世界文化遺產石頭城猶如美麗的畫卷展現在眼前:古老的獨桅三角帆船在附近的海面上穿梭,夕陽在清真寺塔尖的鐘聲中漸漸西下。

可度過浪漫蜜月的美麗地方

  世界十大蜜月島嶼中,桑給巴爾占據一席之地,不僅有沙灘、大海這樣傳統的浪漫元素,覆蓋滿島的熱帶花草和香料更為新人們呈上最香的假期。雖然地處偏遠的東非,提供奢侈享受的高級酒店卻比比皆是,且有著讓你心中竊喜的價格。至于蜜月禮物,就買丁香花制成的香水,夠特別了吧!

棕櫚樹旁的陽光海灘

  陽光照耀的海濱沙灘、碧玉般的海水和風中搖曳的棕櫚樹,使桑給巴爾海岸仿佛就是伊甸園的再現。人們各取所需,喜愛陽光的幾乎每天都可在海邊曬上至少七小時的日光浴;喜愛潛水的除了能遇見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外,還能見到神秘的歷史沉船殘骸,喜愛垂釣的可從捕獲與放生的游戲中找到海明威式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般的樂趣,與當地漁民一同駕駛傳統的劃槳小船到海上一試運氣……

香料收割

  桑給巴爾是世界聞名的香料島。依蘭、月神、木槿、茉莉、丁香、肉桂、豆蔻……這些香料不僅為桑給巴爾帶來了曾經的富庶,也給當地的食物帶來了源遠流長的影響。在桑給巴爾的第二大島奔巴島,青翠植被覆蓋著層巒疊嶂的小山,一個個仍保持原始狀態(tài)的香料種植園坐落其間,每到收割時節(jié),香飄萬里。

太陽永不落幕的河畔

  上帝說,要有光。在桑給巴爾,陽光似乎永遠不會落幕,而這座島的美,往往也是光線所帶來的。

古城的滄桑感在船還未抵達前就全然浮現

  由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搭乘快船前往桑給巴爾島,把達累城市的混亂局面拋在腦后,只有海風相隨,海面上偶有動靜,細心的同船人看出那是歡愉的海豚,正跟著我們旅行。

  一些地方需要用船的速度和角度慢慢靠近,特別是曾經繁盛一時的海上重鎮(zhèn)。由甲板上眺望桑給巴爾島,整座城市由海上升起,回教堂的拜望塔和基督教的尖塔和諧矗立,突破了以矮矮樓房構成的天際線,守候著古城的風花雪月。幾百年前初抵桑給巴爾島的阿拉伯商人、殖民者、東非奴隸都曾經看過這樣的風景吧。

  古城的滄桑感在船靠近碼頭時體會更深,仔細看,石頭墻灰撲撲的斑斑駁駁,沾染了歲月的調配,船靠岸時,就能看見老房子門窗上的細節(jié),一些修復得美輪美奐,一些任由海風的侵蝕。在我看來,剝落的光華,也是一種美。太新的古城,反而沒有想象空間。

  在甲板上看了一路的海和城,也曬了一路無拘無束的太陽。此時此刻桑給巴爾的氣溫為30℃。在這里,陽光似乎永遠不會落幕,這座島的美,往往也是光線所帶來的。“桑給巴爾島每天有將近8小時的陽光,這兒的人們都是‘太陽神教徒’”,前來接我的霍姆撩起一襲雪白的阿拉伯式長袍,跳到船上向我熱情地伸出手,說,“歡迎,我的朋友!”

  街上多是與霍姆同樣裝束的男子,大多留著大胡子。除此之外,正午的古城靜悄悄的,人們都涌到回教堂朝拜去了。我想換上短褲拖鞋,但被霍姆阻止了,“這是個十分保守的地方!”確實,想到桑給巴爾97%的人口都是穆斯林,我決定還是入鄉(xiāng)隨俗,等到了北部的沙灘再把夏天穿在身上。

在古城閑逛,猶如走進了《一千零一夜》中的場景

  走進一千零一夜

  在古城里游游蕩蕩,雖然桑給巴爾的繁華已經被沒收了,但從那些老宅和建筑的細節(jié)還是能輕易地感受到它曾經停駐過的風光。這座石頭城(stone

  town)經常被旅游雜志譽為非洲最漂亮的古城,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大部分的建筑建造于200年前,由于采用了當地珊瑚石為建材,所以特別經不起歲月的考驗,然而這更添加了桑給巴爾島的滄桑,每一塊斑駁里都收藏著故事、故事和故事。

  桑給巴爾國立博物館就位于古城入口沿海區(qū)域一棟龐大的建筑里,由海上抵達桑給巴爾時,第一眼就看見了它。經過修復的老房子建造于1880年的殖民地時期,這也是當地的市政廳所在,辟為博物館后,主要用來展示東非斯瓦西里的文化和歷史。博物館的外面坐了一個黑人小伙,見到我們便熱情地打起招呼來,“嗨,你們從哪兒來?”“上海。你知道這個城市嗎?”“當然,當然!”小伙忙不迭地吐出好幾個“of course”,還和我們討論起世博會來。

  無論什么時刻,石頭城都能撩起我的翩然想象,清晨和夜晚更是特別動人,不十分明亮的和薄薄的霧氣將那些狹窄的弄巷襯托得神秘朦朧,仿佛走進了一千零一夜的場景里。古城是阿拉伯式的城市格局,曲曲折折,布滿了日常商店、小酒店、餐館和咖啡館等,宛若一個富有生氣的迷宮。我索性把地圖拋到了腦后,因為再詳盡的地圖也說不完全這迷宮的角角落落,何況,我一點也不擔心迷路,因為總有那些愛玩愛鬧的孩童攔住我的去路,搶著要成為照相機中的主角,然后,他們會告訴我下一個方向。

  40個大盜如果走進桑給巴爾島迷宮一樣的石頭城里,他應該能一眼辨認出哪個才是阿里巴巴的家,因為這島上的門窗實在太精彩了,幾乎每一個木門都造型各異,各自精彩。據說石頭城里就有超過500扇精雕細刻的古董門,值得細細玩味。原來在19世紀時,門和門框成了當地人炫耀財富的一種方式,地位越高,房門就越大,裝飾細節(jié)也更為豐富,大部分的門都有雕工精美的中心柱,而且門上布滿了銅釘和鐵條,這裝飾風格是受到印度的影響,主要是為了防止戰(zhàn)象的入侵,門上雕刻的大多是蓮花、魚、乳香等等,象征了生殖能力、豐收和安全。當黃昏的光線投射在這些古老的雕刻上時,仿佛更能感覺到歷史的分量。

  石頭城沿海的地區(qū)都改造成步行街道,靠沙灘的一塊更是擠滿了時髦的咖啡館和餐館,霍姆推薦我到African? House看看,那兒原是一棟豪宅,改造成精品酒店,并設有一家富有中東設計風格的酒吧,住宿的天臺能看見桑給巴爾島最華美的日落。于是在日落前,我與剛剛結識的其他酒店住客一起到酒吧喝酒,在六樓的天臺上一人一瓶啤酒,對著蔚藍的印度洋慢慢喝著,幾艘阿拉伯單桅帆船(Dhow)揚著白帆,劃過已經染黃了的天空。一生中這樣的日落時光有多少呢?恐怕屈指可數??梢占接洃浀墓拮又泻煤帽4姘?一邊這樣想著,路邊第一盞溫黃的燈就燃亮了,古城的夜,緩緩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