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廟】考古文物首次展出 2700年前就有“民政”二字

2016-02-03 瀏覽:930次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曾攀 孫夏

昨日,“穆穆曾侯——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館開展,此為郭家廟考古文物首次集中亮相,展出的300余件(套)青銅禮樂器、玉器、陶器、兵器等,見證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距今約2700年前的歷史。

“羋”字印證古代媵妾婚俗

本次考古出土的一件春秋早期的青銅鼎,刻有銘文并赫然顯現(xiàn)“彌”字(通“羋”字)。上面寫的是“曾侯作季湯彌(羋)媵其永用”(如圖一)。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解讀說,“季”意思是這個女子排名“老三”,“湯”是她的名字,“羋”為姓氏,“媵”反映的是古代一種婚姻關系。據(jù)此字推測,這是曾侯為迎娶楚國“羋”姓女子而做的器物,并且這名楚國女子是媵妾身份?!熬拖裨陔娨晞 读d月傳》中,羋月是羋姝帶過來的媵妾?!?/span>

方勤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媵妾婚俗,不僅僅是本國出嫁公主或貴族女兒,會帶妹妹或侍女做媵妾,而且其他國家為了表示祝賀,也會送上女子做媵妾。有的姐姐出嫁,妹妹還沒有長大,等妹妹長大了,還會被送去姐姐那里做媵妾,“通婚、媵妾婚俗等都是諸侯國的一種政治外交手段。”

歷史上還有尼阝國、旁國?

另一件青銅鼎上刻有銘文“尼阝君鮮作鼎”等字樣。方勤介紹,春秋時期淮河流域有的諸侯國太小,國王不稱為“侯”,而稱為“君”,這個推測為是尼阝國國君做的鼎。而在郭家廟出土的大量青銅器,銘文中出現(xiàn)了多個小諸侯國的國別,如黃國、弦國、鄧國、旁國等,其中“旁國”“尼阝國”是首次出現(xiàn)。社科名家馮天瑜參觀后稱,這些文物為歷史文獻中記載的“諸侯八百”提供了有力證據(jù)。

“民政”二字2700年就有

在出土的一件“曾伯阝奇青銅鉞”(如圖二)上,刻有銘文,意思是說國家搞刑罰不是為了殺人,而是“用為民政”,來管理好國家。方勤說,這是迄今為止,考古發(fā)現(xiàn)中“民政”二字最早出現(xiàn),與現(xiàn)在“民政廳”中“民政”意義相近。據(jù)了解,鉞是一種權力的象征。也就是說,曾國國君在這里提出了國家權力該如何用的問題。

為什么出土的青銅器都有大量銘文,馮天瑜說,這與中國“重視歷史”的傳統(tǒng)有關,在器物上記述下事件、時間、地點等,這些器物一代代傳下去,客觀上為現(xiàn)在歷史研究提供了證據(jù)。